建成扶贫产业园1059个 带动贫困户5.9万户
渭南市建立了目标、政策、责任、作战指挥、社会扶贫和督查考核六大工作体系和目标管理、任务清单、责任落实、统筹协作、逐级报告、督查考核、奖惩激励七大工作机制,形成了“四级书记”齐抓、中央和省市县1357家单位包联、1028名第一书记和2881名驻村队员下沉一线、4.2万名干部结对帮扶的大扶贫工作格局。坚持加大投入,强化资金支持。中央和省市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.05亿元,整合涉农资金77.37亿元,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。
“我们以种养业为基础,大力发展‘3+X’特色产业,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28万亩,果园面积达397万亩,存栏生猪151.3万头、家禽1723万只,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,共带动贫困户11.4万户39.7万人。”魏建锋说,渭南市创新带贫益贫模式,探索形成了“村村建园”“果园托管”“村党组织+”等模式,建成扶贫产业园1059个,带动贫困户5.9万户14.2万人;托管果园面积6.1万亩;建成“村党组织+”产业点1260个,带动贫困群众52922户。“我们着眼村集体的发展后劲,实现了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,通过土地流转、土地参股、就地务工、集体参股等多种形式,发展特色产业。连续三年,我市产业扶贫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方阵,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041元增长为2019年的8439元。”
276万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
渭南市紧盯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和安全饮水薄弱环节,扎实开展“三排查三清零”回头看和百日攻坚行动。聚焦让贫困群众喝上“优质水”,组织水务系统千余名干部下沉一线,对1930个行政村(社区)、19万贫困户饮水安全开展拉网式大排查。2016年以来,累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828处,落实资金9.7亿元,276万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,饮水安全达标率达到100%。聚焦让贫困群众住上“安全房”,累计实施危房改造11404户,安全住房率达到100%。
针对“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”的难题,安置搬迁群众4859户1.8万人,建成社区工厂93个,就业扶贫基地84个,带动就业近3000人。同时,完成通村公路“油返砂”项目700.3公里,501个贫困村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;123个镇(办)、1915个建制村全部通沥青(水泥)路;1915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;目前,渭南市累计完成农村改厕46.96万座,其中今年完成农村改厕4.47万座、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5万余吨,城乡面貌焕然一新。
渭南特色农产品在镇江销售额达1亿元
“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,着力激发专项扶贫、行业扶贫、社会扶贫主动性,821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,结对帮扶1007个村,实施项目1687个,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.4亿元。”魏建锋说,渭南市持续加强苏陕扶贫协作,累计使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4.2亿元,实施项目268个,带动贫困户10万余人,陕西圣唐乳业、扬子江药业等16家企业落地渭南,投资金额达到10.5亿元。今年以来,进一步拓展了苏陕扶贫协作新渠道,与镇江携手打造“五个一”平台(在镇江新建一个展示馆、一个批发交易中心、一个电商平台、一批直营店和专柜,在渭南建立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直采基地),目前,渭南市特色农产品在镇江销售额达到1亿元。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,贫困群众实现了“要我脱贫”向“我要脱贫”转变。“我们注重加强扶贫同扶志、扶智相结合,用身边典型激发内生动力,评选脱贫攻坚创业之星100名、脱贫致富典型2000余人,乡村医生刘永生荣获‘三秦楷模’荣誉称号。”
来源:三秦都市报(记者 张维 石喻涵)